联系方式
地址
返回顶部

智慧导览系统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020)83348406
无障碍 | 简体 | 繁体

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咨询热线:(020)83348406
无障碍 | 简体 | 繁体
忠佑大街城隍庙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6日17时54分31秒 字体大小:【  

守护一方水土的神

      都城隍庙位于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是广州祭祀城隍的庙宇。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最雄伟的城隍庙。广州府的城隍是受省级长官拜谒的,地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高。到了清雍正年间,广东观风整俗使焦祈年奏请朝廷,将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广东都城隍”,与北京的“都城隍”平级,得到恩准。

一、城隍神的起源

      关于城隍神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城隍”最初指古代居民点周边修筑的防卫设施,即围墙与壕沟,就城市来说,就是城墙与城池。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隍被视为有灵性的守护神,产生了城隍崇拜。南北朝时,城隍故事在民间已广泛流传。到了唐代,中原的城隍庙已较为普遍,在吴越地区也相当普及。城隍的职能,除了捍卫城市之外,还有主管生人亡灵、水时疾疫、赏善罚恶等,几乎是对城市和城中人实行全方位的保护和管理,俨然是该城市冥间的行政长官。尽管如此,城隍之祀尚未列入国家祀典。

      有关唐代岭南城隍庙的文献记载尚属罕见。宋代类书《太平广记》中收入唐人传奇《崔炜》,说是唐贞元年间(785—805),有个叫崔炜的读书人进入越佗之墓,遇到羊城使者的神人,归来后,谒见城隍神,见其貌与羊城使者相同,于是备酒肴祭祀,并扩建了城隍庙。这则传说可作为唐代广州建有城隍庙的佐证。稍后大文学家韩愈被贬到潮州做官,撰有《祭城隍文》存世。既然当时属偏远之地的潮州已有城隍庙,在广州就也应有城隍庙。因为当时的广州是统辖岭南地区的广州都督府的治所,又是一座外贸商城,城市有相当的规模,居民有受保护的需要。


二、广州都城隍庙

      宋代,城隍神正式被列为国家规定祭祀的神灵。各府州县行政长官,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城隍的仪式。不过,宋代《奥地纪胜》记载广州城隍庙在州西城内百步,而现存庙址在古代属城东,说明宋代城隍庙址不在今址。

      明初,朱元璋为了强化统治,对官方认可的各种神灵封号进行整顿,将各地城隍的种种庙号封爵尽行革除,只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之神,正像阳世间只称知府、知州、知县一样。朱元璋亲自为文祭告京师城隍,要他“统各府州县之神,以鉴察民之善恶祸福,俾幽明不得幸免。”朱元璋确立了城隍作为神的地方官的地位,有其用心,他说:“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据志书所载,现存的广州城隍庙,建庙就在明初。明朝廷规定,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为拜祭日。在广州却是以七月二十四日为都城隍诞辰,相传这天是广州开始筑城之日。明代的省级长官莅任拜谒地方神,只得去拜谒当地的府城隍。清雍正年间,广东观风整俗使焦祈年奏请朝廷,获准将广州府城隍改为广东都城隍,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广州府城隍庙成为广东的都城隍庙。此后,省的大吏拜谒都城隍也是理所当然了。所以,广州府的城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地位要高,庙自然要建得更为高大了。

      都城隍庙原来规模宏大,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廊庑等。拜亭的左右面有斋宿所,供新上任的长官致祭城隍神时寄宿。仪门西南为省牲所,是检查准备敬神的五牲物品的场所。

      1920年,拆庙建街,拆去拜亭前的建筑,铺成了280 米长的一条大街,偌大的城隍庙拆剩下大殿和拜亭。但从这仅存架子的大殿和拜亭,也可以看出城隍庙当年的气派。大殿为硬山顶封火山墙。岭南地区常见的殿堂屋面坡度平缓,而此处大殿的灰瓦屋顶坡度陡峭,显得高峻。大殿前檐与拜亭后檐相连,正立面造型既雄伟又不单调。大殿高11 米,面宽五间24.7米,进深五间20.2米,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梁架结构为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殿内木柱有三层楼高。前廊步梁做工精细,梁枋雕有福寿、卷草纹饰和鳌鱼等图案纹饰,梁枋出头的木雕狮子身脊异形斗拱承托檐檩,手法别具一格。拜亭为绿琉璃瓦歇山顶,面阔6.2 米,进深7.2 米,内外有8 根花岗岩立柱,梁架雕工精细。空荡荡的亭殿,给人提供了当年城隍庙辉煌时期是何等威严的想象空间。城隍庙在很长时间为广州市诚验机械材料厂使用,1993年,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广州城隍神

      以“鉴察司民”为职责的城隍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十分威严的,在岁月的变迁中发展到将其人格化,虽是阴间之官员,也有名有姓,只有生前廉明清正的官员,死后才有资格做城隍。明代南海人周新,任监察御史、浙江 按察使时铁面无私,死后就被指认为杭州城隍。苏州人蒋杲曾官廉州知府,政声极好,死后被指认为廉州城隍。

      现在广州市城隍庙殿中供奉着三位城隍神:南汉国主刘龑、明代清官海瑞和杨继盛。刘龑(889年—942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917-971年)的开国皇帝。917年,刘龑在广州称帝,国号为“大越”。次年,刘龑自称是汉朝皇室的后裔,为了表示自己建国是恢复昔日的汉家天下,于是又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百姓尊称他为刘皇,他对战乱时期岭南的稳定和建设贡献较大。

      刘皇右侧供奉的是“大明广州城隍海公忠介”,即海瑞(1514-1587年),是妇孺皆知的典型清官。海瑞是广东海南人,曾读书于城隍庙西的禺山书院,死后被祀于书院中。他为政清廉,为人正直,职位低下却敢于抨击贪赃枉法的权贵,从不诌媚逢迎。海瑞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备棺木、别妻子、散童仆,冒死劝谏嘉靖皇帝不要相信陶仲文等方士的骗术,从而激怒嘉靖皇帝,诏命将他下狱论死。海瑞一生坚持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有“海青天”之誉,深受百姓的爱戴。

      刘皇左侧供奉的是“大明广州城隍杨公忠愍”,即杨继盛(1516—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杨继盛乃明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时,直言上疏《请诛贼臣书》,弹劾权臣严嵩五奸十罪,被削职下狱。在狱中三年,杨椒山受尽酷刑,始终不屈服,甚至自己用碎碗刮尽身上腐肉,临终绝笔:“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另外,名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也是他的手笔,死后被民间奉为北京城隍。

      据《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记载,每年七月二十四日是城隍诞辰。那些要烧头香的人,连府学东、西街都睡满,谓之“打地气”。亦有从东、西城门起,一步一拜拜到城隍庙前的。市民对城隍爷的虔诚可见一斑。官方对城隍也不敢怠慢,如新上任的官员要到城隍庙中朝拜明誓。每年清明、中元、十月朔日,官方都组织厉祭(即祭祀孤魂)仪式,恭迎城隍神安抚孤魂。

城隍爷作为守护一方水土的神,主要职能有禳解水旱灾害,科名桂籍,主宰冥司等。另外,城隍爷还会惩恶扬善,伸张正义,这也是为何后世民间多以清官隍的原因。

对此,乾隆时代番禺人庄有恭赞城隍曾云:

高垒深池,神巩护之。

愆阳伏阴,神节宣之。

弗若弗顺,神遣除之。

为忠为孝,神翼相之。

是其有功于民甚巨。

      经数百年的衍变,清代以来城隍庙一带成了热闹非常的地方,附近形成一条专门销售字画、书籍、文房四宝及古董古玩的文化街,也就是今文德路一带。来这里求神拜佛的有官吏、商贾、士子等,普通百姓更是络绎不绝。时至今日,城隍庙仍然是许多平民膜拜和寄托希望的地方。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       

      开放时间:每天08:-18:00

      公交:102路 107路 108路 191路 243路 264路 517路 7路 83路

      地铁:地铁1号线农讲所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