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
返回顶部

智慧导览系统

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 | 简体 | 繁体

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无障碍 | 简体 | 繁体
考亭书院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6日17时58分01秒 字体大小:【  

追思祖德 勉励后学

      考亭书院,又称“朱家祠”,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后人创办的,位于西湖路流水井35号。

      朱熹晚年遭到朝廷贬徙,在福建建阳城西五里溪山考亭筑竹林精舍授徒。在他身后,其学说价值为统治者所认识,宋理宗曾御书“考亭书院”匾,挂在竹林精舍大门上。随着朱熹在儒学中的地位攀升,全国各地创建了许多以考54亭为名的书院。

      南宋末,朱熹第六代孙大理寺平事朱文焕在与元军作战中死于清远,朱文焕的儿子落籍新宁(今台山),至清乾隆、嘉庆年间发展为大族,为追思祖德,勉励后学,朱家族人在广州城内离府学不远的流水井修筑考亭书院,朱家学子赴省或上京参加乡试、会试,可在此学习、住宿,中了举人、进士的,还可以受到考亭书院和紫阳书院(紫阳为朱熹别称)的奖赏,并参加在两院举行的祭祀仪式。这种传统一直维持到清末科举制度消亡。

      考亭书院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原来是一座三进祠堂,与何家祠一样,南面为照壁,北面为三进祠堂,祠堂两侧为书舍,祠堂与书舍之间隔以青云巷。祠堂前座为仪门,中座为大堂,匾额高悬,金柱挂有楹联,后座供奉祖先牌位。考亭书院两旁的书屋更为别致,各分三进,高两层,下为厅而上为书房,有精美的满州窗,明亮通爽,在静穆的祠堂庭园环境中,的确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可惜考亭书院祠堂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盖起三层民居,庭园也有一半之地盖了平房,唯幸两旁书屋大体保持下来,一样住了许多人家,成了大杂院。

      现在到考亭书院觅古,最能显示当年书院风采的就是书院的大门,是一座青砖砌筑的砖木结构门楼。大门东向,寓意紫气东来。楼高三层13米,书院门匾的“考亭书院”四字,据说是宋理宗笔迹。二楼窗上方有一小石匾,刻有“奎阁”二字,说明这门楼是作为书院中之奎楼。楼顶为镬耳山墙,绿琉璃瓦剪边。昔年在一大片的平房之中,这座高人一等的三层高楼上的一对镬耳该是何等的夺目啊!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流水井35号

      公交:102路 107路 108路 191路 243路 264路 517路 7路 833路

      地铁:1号线(公元前D出口)  6号线(北京路A出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