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
返回顶部

智慧导览系统

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 | 简体 | 繁体

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无障碍 | 简体 | 繁体
北京路文化核心区 ——广府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1日15时17分17秒 字体大小:【  

 

(一)南粤两千年,荟萃北京路

 

从踏上北京路,沿着铜壶滴漏模型在主干道上徐行开始,行人就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之旅。

先来到千年城楼拱北楼遗址,千年前,这里是唐代军事用的拱北楼哨台。到了元代,拱北楼存放了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铜壶滴漏”。元代百姓没有计时的方法,当时拱北楼里会有计时官员在城上挂出时辰的大牌来报时,据说广州话里的“呢牌”(这段时间),“有牌”(还有很久)就是从这里产生。


 

(左:放在拱北楼内的铜壶滴漏;右:现北京路铜壶滴漏模型)

      再步行百余步,我们来到千年古道遗址。玻璃桥下是叠压了唐代至民国时期11层路面的历史遗址,玻璃桥上是现代广州最繁荣的商业街之一。驻足古道上,看身旁繁华闹市、人来人往,不禁想象两千年前的广州城是否也这般热闹。


 

(现北京路街景,玻璃栈道下为千年古道遗址)

 

继续往财政厅方向前行,拐入中山五路,这边还有两个“千年”——南越王国宫署遗址和秦代造船厂遗址。


 

(现南越王国宫博物馆)

 

“南粤”源于“南越”,这个历史上存在了短短93年的南越国,却开启了岭南史上第一个地方政权,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岭南文化的源头。

 

 

(现南越王国宫博物馆)

在被汉征服前,南越是中国南部乃至东南亚最强大富裕的王国,单单南越王国宫署遗址被专家誉为“东方的庞贝古城”就足以印证了。

 

 

(南越王宫想象复原模型)

 

秦代的造船厂就在南越王国宫的附近,它反映着两千年前广州已达当时上乘的造船技术。

 

 

(秦代造船厂遗址图,图片来源:网络)

 

北京路上还有很多惊喜,譬如藏在闹市里的千年古刹大佛寺,它始于南汉,是广州五大丛林古刹之一。 

 

 

(现大佛古寺)

 

      这里颇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并不起眼的牌坊,进到内部就别有洞天。主殿内三尊屹立的大佛,不由得让人瞬间抛开浮躁,心生畏惧。再往里走,便有楼高五层的大佛寺。晚上亮灯后,金碧辉煌,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现大佛古寺)

 

再譬如南越国水关遗址,这里是我国城市考古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木构水遗址。现如今“隐藏”在光明广场的负一楼,遗址和现代商业融合起来。

 

 

(现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正是一个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载体,在新时代里,北京路才能从“广府文化发源地”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这也是全广东唯一一个拥有这个头衔的园区。

 

(二) 发力“文化+”

 

“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翅膀”。根据《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总体规划》,园区围绕北京路千年古城中轴,以“文化+”为主线,以融合为路径,逐步形成了“文化创意区、文化旅游区、文化商贸区、文化金融区”等四个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一轴四区”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出功能齐全、元素多元的北京路文化核心区。

 

 

(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规划)

 

文化创意区——经典动漫形象的诞生地

 

 

(黄花岗科技园街景,图片来源:网络)

 

总面积4.2平方公里的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为“1+1”园区模式,其中,以黄花岗科技园为中心的文化创意片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

      黄花岗科技园植根越秀,1991年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广州高新区的五个科技园之一。过去十多年,原创动力(创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全球著名动漫品牌)、漫友文化(创办中国动漫金龙奖)、奥飞文化(中国动漫第一股)、咏声动漫(打造国内动漫品牌《猪猪侠》)等多家动漫巨头落户在黄花岗科技园,陪伴00后长大的许多经典动漫形象也从这里出生。

 

文化旅游区——两千年中轴线的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区”可以说是大众对北京路最熟悉的区域了,也是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主体片区,西至教育路,北至中山五路、广卫路,东至文德路,南至惠福东路,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广州的春节最热闹最有年味的地方之一,莫过于北京路文化旅游区这里:“花城”代表之一的越秀西湖花市、广东特有的民间舞品牌广东醒狮,浓浓的岭南味,这是专属广州人的春节。

 

 

(越秀西湖花市,图片来源:北京路文化旅游区)

 

继承了两千年中轴线的文化遗产,这里是全省首个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这也是继四川成都市、安徽黄山市之后,全国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区域。这里糅合了广州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戏服——岭南特色刺绣服饰之一,它随粤剧产生,纯手工制作,纹样精美,色彩丰富。


 

(广州戏服制作,图片来源:北京路文化旅游区)

 

广州萧笛——岭南常见吹奏乐器之一,它生而表现岭南音乐戏剧的意境,与二弦、提琴、三弦和月琴并称为广东音乐的“五架头”。

 

 

(广州萧笛制作,图片来源:北京路文化旅游区)

 

 

粤语讲古——广州方言对民间故事的再创作。它是将粤方言广传的载体,内容生动活泼,承载了广州众多历史文化信息。

 

 

(粤语讲古,图片来源:北京路文化旅游区)

 

文化金融区——“中国金融第一街”

 

  你可能知道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开荒牛,但可能不知道在广州民间金融街也有相近寓意的“经纶济世”。这一模型取形于南越王时期的古钱币和飞凤造型,基座上雕刻了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的历史事件,展现了金融街的内涵之余,也展现了岭南历史文化。


 

(位于广州民间金融街的《经纶济世》)

 

十里洋场,岁月沉香。“广州外滩”、曾经的“中国金融第一街道”等等这些都是广州民间金融街的代名词。这里汇聚着大三元酒家、爱群大厦、银行等一大批广州著名老字号。


 

(位于珠江边的爱群大厦,是1937~1967年的“广州第一高楼”)

 

      广州民间金融街和北京路文化旅游区的融合,是北京路为金融街丰富业态,也是金融街对北京路提供资金的互帮互助的交流。片区通过挖掘长堤大马路的历史文化,以主题注入的模式,实现了“士多一条街”到“高端产业集聚园区”的转变。建街5年来融资额超500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超2万亿元,直接税收贡献近30亿元,税收贡献率提升40倍。

 

 

(广州民间金融街街景)

 

文化商贸区——广东首个“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千年广府源地,世界文化商街”,文化商贸街集游览观赏、商业娱乐、传统美食于一体。这里有广州老字号一条街、非遗一条街、美食花街、广百新大新等购物天堂。

 

 

(广州老字号一条街街景)

 

这里是近现代与古代遗迹的汇聚交融,北端的广东财政厅便是一个好例子。

广东财政厅于1919年落成,装修是当时广州早期仿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缩影。从明清为两代朝廷布政使服务到民国为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即将历经百年的它,如今成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一处历史亮点。


 

(广州财政厅旧址)

 

(三)新时代新未来:规划发展和愿景

 

      2017年,越秀区文产增加值占GDP比例是全国的1.6倍,文化消费占人均生活消费是全国的3.4倍。在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蓬勃的承托下,北京路园区拥有可观的文化消费群体。现如今北京路正重点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体目标是打造古城中轴文化客厅、引领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建成“广东第一、国内领先、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作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的直接管理单位,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对于北京路园区的维护、发展、支持起着最直接的作用。这次,广州文化产业网邀请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卫国进行了专访。

 

广州文化产业网: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卫国:北京路步行街,号称“全国三大步行街”,它作为广州千年商都核心、广府文化的源地,这已经具有代表性。植根于北京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街区,我们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这个街区的发展:怎么样活化北京路的历史文化,创新和保护、传承利用好这条街区?因此,区委区政府把它以“文化核心区”这样一个概念把它进行打造。

我们立足于北京路的广府文化,通过“文化+”的路径,“文化+商贸”、“文化+旅游”、“文化+历史街区”的融合发展,打造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这是近年来也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路径和方向。

      去年我们已经做了传统中轴线第一期的提升改造:旅游景点、商贸服务设施(包括线上线下)、旅游设施、导览系统的打造和景点的提升(比如铜壶滴漏)。大家可以看到整个街区环境质量有非常好的提升。第一期提升改造后,我们开始计划将园区里几个历史街区进行活化,比如昌兴街、大小马站、书院群(以前广州书院集中所在地)、高第街(改革开放初期著名的街区),使他们成为北京路文化商贸旅游区更好的驻脚点。

 

广州文化产业网:北京路文化旅游区今年进行了怎样的活化工程?

      王卫国:今年,在传统中轴线第二期提升计划里就推进这些历史街区的活化和打造,提升后将会形成一个以北京路为串联的、由北到南的、“丰”字形街区。这个街区活化成以后,会形成一种地标式的、集娱乐、购物、休闲、文化、体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多元化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广州文化产业网:园区有哪些具体政策对传统老字号进行扶持?

      王卫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等业态,我们非常注重培育和支持。现在我们已经利用北京路北段的步行街,建成了园区的老字号一条街,初步形成产业扶持政策。但通过这两年的探索,发现老字号商户的发展依然存在一定困难,我们的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调整的过程对老字号,也是一个扶持和引导。比如说从物业出租、财税补贴、奖励支持,我们都在做一些新的尝试和创新。

     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我们不光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静态的展示,现阶段也在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让非遗的制作、传承,甚至是表演、活化、利用、教学、培育,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形成一条有机的,上下链的有效整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更好的生命和活力。

 

广州文化产业网:未来,管委会在推进区内文化产业发展会做出怎样的措施?

王卫国:在人员的扶持,在宣传推介方面,我们园区会跟他们做一个整体的配套。那么今后在软环境下,即政策、法律法规、财税等扶持政策、奖励办法,我们都在陆续的跟进和推进。

 

在未来,北京路将不仅是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更是一条通往更光明广州发展前景的阶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广州文化产业信息

 

文、图/广州日报大洋网记者 冯舒朗

视频/广州日报大洋网记者 罗浩天

统筹/广州日报大洋网记者 冯舒朗 苏运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