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
返回顶部

智慧导览系统

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 | 简体 | 繁体

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无障碍 | 简体 | 繁体
百年贡院-清代中国四大乡试考场之一竟然在这里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1日09时49分15秒 文章来源: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委会、《广州故事》第六集、羊城晚报、新浪博客、网络游记 字体大小:【  

广东贡院是清代中国四大乡试考场之一

现广东贡院明远楼位于

越秀中路125号大院33号

是目前广东贡院唯一的现存建筑楼

图片19

图片20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称为会试、殿试,地方则叫做乡试,乡试是各省最高级别的考试,均在省会贡院举行。广东贡院最早在宋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建于广州城西东北二里,元朝时湮没。明初洪武十七年(1384年)举行乡试,临时借用光孝寺作考场。明宣德元年(1426年)曾把西竺寺(今东风路大石街)的和尚迁往光孝寺,将该寺改作贡院。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广东巡抚李士桢将贡院迁居于城南东南隅承恩里(今文明路)兴建,在城内东南面的承恩里(今文明路省图书馆一带)兴建贡院,楼为木结构两层阁式建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剪边,内有三堂一楼:聚奎堂是考官起居之所,戒慎堂是监试室,至公堂用作收卷改卷。中间一座建筑物叫明远楼,“明远”二字,取自于《大学》“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可见,将贡院的中心建筑取名“明远”是大有深意的。虽然只有两层,但已是贡院的制高点,巍然屹立,雄伟庄严,这是最高考官视察考场,处理考试作弊和突发事件的地方。


图片21

这是贡院龙门的正面,寓意鲤鱼跃过龙门即可成龙


图片22

 这是由龙门向北拍摄,远处是如今尚存的明远楼,两旁是号舍


贡院一般是坐北朝南,广东贡院当中是明远楼。楼东西两侧是秀才考试的号舍(单人试场),号舍是按训蒙读本《千字文》“天地玄黄,宇亩洪荒。日月盈昃,晨宿列张。……等字号排列,“天”字在东,“地”字在西,“玄”字在东,“黄”字在西,如此类推,直至号舍排完为止。楼前为龙门、仪门和头门三门,头门为参试士子点名入场的地方。楼后有“至公”、“戒慎”和“聚奎”三堂。至公堂东西有港卷、受卷、蓍录、对读等所和理论厅,内库、协办、民壮、厨房等房,还有巡捕、西吏承、望楼等。戒慎堂之北,有门以分内外帘,分别居住内外帘官。在内帘门居住的包括主考、房官等内帘官;在外帘门居住的包括监临、外提调等外帘官。这是按工作性质而区分的。戒慎堂东西是监临、提调、监试、弥封等堂(所)。聚奎堂是主考官住所,东西两边各房是同考官所居之地。


明朝广东乡试约有3000人参加,到了清代考生已超过1万,随着参加科举考试人数的增加,贡院的规模亦不断扩大。康熙初建的贡院号舍为5000间,后来也增至11700多间。每逢考试,成千上万的考生全副武装,或肩背一装满考具和食物的篮筐,或用绳牵着装有4个铁轮的竹箱,在明远楼正前方的大门外排队听候点名。其队伍之浩荡,场面之壮观,连外国人也大为吃惊。1858年,英国人理雅各在贡院外目此景,不禁赞叹道:“真的,他们的文明与我们的迥然不同,但他们已远离了野蛮时代。”


乡试全程要考3场,每场3日共9日,号舍宽三尺,深六尺,内有两板,白天上为台、下为凳,晚上合并为床,考生一旦进入,坐卧饮食9天皆在此。每排号舍之间称为巷,近巷口环境最好,中间次之,巷尾是厕所,臭气不可耐。时值农历八月,天气闷热,烈日熏蒸,蚊虫叮咬,煎熬难忍,广东夏天又多雷雨,考生要自备油布作为门帘,还要夜以继日地写作八股文,其中艰辛不言而喻。


图片23

龙虎墙


九月九日是放榜的日子,考官在贡院的聚奎堂写榜(抄写中举人士名单时,主考、房官、学政、监临执事各官都要到齐,由第六名写起,等全榜写完,开始写前五名,前五名叫“五经魁”,第一名叫“解元”。考完举人试后放榜,发榜多在寅日或震日,而寅属虎,辰属龙,于是人们称之为“龙虎榜”。现广东省博物馆大院广场西侧那条小巷名叫“龙虎墙”,就是贡院放榜的地方。据老一辈的人回忆,有人看完榜后知名落孙山,当场触墙而死。又因放榜的时候在九月间,这时正值桂花盛开,所以人们又称其为“桂榜”,今广州市德政中路有“拾桂坊”。在龙虎墙与拾桂坊之间有里巷叫“龙腾里”,取龙腾虎跃之意这些地名都与贡院有关,为研究贡院历史提供旁证。


图片24


图片25

贡院模型


文明路的广东贡院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屡经兴废,其中最严重者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炮火将贡院的号舍及聚奎、戒慎、至公三堂均夷为平地,唯明远楼独存。清末废除科举,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在旧贡院创办两广优级师范学堂,主要培训广东、广西中学教员。时至民国的1924年,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前身)在这里正式成立。该校设有附中,即今广东实验中学兴办之始。1926年,广东大学改为国立中山大学,中学也随之称为“中大附中”。


图片26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扔下的炸弹将附近的原中山大学的教工、学生宿舍摧毁,明远楼却有如神助,依然屹立不倒。今天的明远楼(今越秀中路125号大院内)红墙绿瓦,是广东科举历史唯一见证的建筑物,古韵犹在,人们喜称它做“红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