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中山
(1866~1925)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中国近代化先驱。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光绪二十年(1894)在檀香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口号与“创立合众政府”纲领。三十一年(1905),在日本创立全国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联络华侨、会党与新军,多次发动反清起义。宣统三年(1911)八月武昌起义成功,推翻清王朝,结束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中华民国元年(1912)元旦,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旋被迫让位于袁世凯。同年3月颁布“与宪法等”的《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实行国家、民族的统一。翌年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失败后流亡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从事反袁斗争。为维护《临时约法》与国会,6年至11年(1917~1922)间,两次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民国元年,改组中国同盟会为国民党。后又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与中国国民党。民主革命新阶段到来后,决心“另为彻底之革命运动”;重新阐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13年(1924)在广州主持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一大”宣言,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揭开民主革命新篇章。创办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与国立广东大学(逝世后易名中山大学),培养军政、建设人才。积极从事北伐。同年11月,为统一大业,共商国是,应邀北上。次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著述有《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及《建国大纲》等。遗著有《总理全集》、《国父全集》、《孙中山全集》等。纪念地及设施遍及世界各地,广州有中山纪念堂等,中山市翠亨村有故居及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