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
返回顶部

智慧导览系统

微信公众号

无障碍 | 简体 | 繁体

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无障碍 | 简体 | 繁体
广府 人文

詹天佑

      (1861~1919)

      中国铁路之父。字眷诚。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荔湾区)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以首批留美幼童出洋。光绪七年(1881)毕业于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次年返国,入福州船政学堂“补习”海军课程并任教。十年(1884)中法马尾海战后,由粤督张之洞调入广东博学馆(后改名为广东实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任外文教习。参与修筑沿海炮台和测绘广东海图。

      光绪十四年(1888)进入天津铁路公司,任“帮工程师”,参与修筑天津至塘沽铁路。十九年(1893)修建古冶至山海关铁路滦河大桥时,用气压沉箱法解决主持该路的外国总工程师无法处理的技术难题;被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首位中国会员。承修新(城)易(县)铁路。三十一年(1905)任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干线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首创“之”字形线路以解决八达岭行车陡坡难题。历任川汉铁路总工程师、粤汉铁路总理与洛(阳)潼(关)铁路顾问等职。二年(1910)授工科进士第一名。

      民国元年(1912)组建广东中华工程师学会(后为全国性团体),任会长。翌年任交通部技正。3年(1914)任粤汉川铁路督办。6年(1917)拒绝出任张勋复辟的邮传部尚书。

8年(1919)出席海参崴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因病,返汉口就医,旋告不治。著有《京张工程纪略》等。今广州市、北京八达岭建有纪念馆。


返回